本網評論員 金平
香山革命紀念館陳列著一本1949年5月華東軍區司令部印制的《入城紀律》。這本小冊子見證了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時,嚴守紀律、不入民宅的重要史實。
1949年5月27日,經過16晝夜的激烈戰斗,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28日清晨,槍聲剛剛停息,天上下著綿綿細雨。上海市民一推開窗戶,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濕漉漉的馬路邊,躺滿了身穿黃布軍裝的解放軍戰士。
原來,為了不打擾市民,解放軍戰士選擇露宿街頭,席地而臥。這一震撼人心的畫面被拍了下來,在當時的國內乃至世界范圍引起巨大轟動,充分反映了黨領導下的人民解放軍是一支紀律嚴明的隊伍。
嚴明的紀律,無疑是提高各級黨組織和人民軍隊戰斗力的關鍵因素,正如毛澤東曾深刻指出的:“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這一論斷,不僅是對革命斗爭經驗的總結,更是對未來勝利的堅定信念。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在列寧建黨學說的科學指引下實現的。在這一學說的核心要義中,主義、組織、紀律被確立為列寧主義政黨的三大基石。其中,嚴密的組織紀律,成為我們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鮮明特質。它確保了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高度統一,使黨在波瀾壯闊的革命和建設征程中始終保持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在嚴明的紀律熏陶下,中國共產黨鍛造成了一個擁有共同理想信念、行動一致的堅強政黨。這種高度統一,讓黨在歷經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苦歲月中,始終保持了強大的戰斗力。在長達十四年的抗日烽火中,我們黨不斷發展壯大,最終領導中國人民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在解放戰爭中,黨以弱勝強,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奮發圖強,迅速改變了國家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黨和人民一起解放思想、銳意進取,踏上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征程。
回顧黨的奮斗歷程,無數優秀的黨員干部以嚴明的紀律和堅定的信仰,贏得了人民的衷心愛戴和高度贊譽。他們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嚴格遵守黨的紀律,為黨的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焦裕祿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擔任蘭考縣委書記期間,他面對嚴重的自然災害和艱苦條件,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帶領全縣人民艱苦奮斗、攻堅克難,改變了蘭考的落后面貌。他嚴格要求自己、清正廉潔、勤政為民,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他深知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必須用來為人民服務、絕不能用來謀取私利。他在工作中始終堅持公正無私、廉潔奉公的原則,樹立了良好的黨員干部形象。焦裕祿同志的事跡成為黨的紀律教育和廉政建設的重要教材,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嚴明的紀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永葆生機活力、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保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今天,我們仍然需要堅持和發揚嚴明的紀律傳統,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