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讓人生遼闊
2024年6月16日
校長 方潔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家長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隆重舉行畢業典禮,為每一位走完湖經這趟旅程,即將出發走向人生下一站的2024屆畢業生送行。在畢業啟程的時刻,請允許我代表學校,向同學們表達最熱烈的祝賀和祝福!向辛勤養育你們的父母、悉心教導你們的老師,致以最真摯的敬意和謝意!
每年六七月份,因為你們,校園里總彌漫著不一樣的氣息。即將遠行的你們,有離別的傷感,曾經以為畢業遙遙無期,轉眼就要各奔東西;有深深的眷戀,湖經記憶里每一筆每一劃都是那么深刻;更有無限的憧憬,在奔赴未來的路上,會有理想的山川日月和可愛的生命俗常。這一路陪伴過你們的我們,既有滿心的歡喜,見證了你們從青澀走向成熟、從依賴走向獨立、從迷茫走向自信的每一步蛻變,這是為師者的最大幸福;有萬般的不舍,圖書館、櫻花谷、勤人坡、藏龍大道上可能很久以后才能再看到你們的身影,沒有你們的校園總讓人感覺少了點什么;當然還有滿懷的期盼,希望你們會走得更穩、走得更遠,走向更好的自己。是的,這“行走”的囑咐,就是我想放入你們畢業行囊里最后讓你們打包帶走的東西,因為只有“行走”才讓這場送行更名副其實,只有“行走”才走出了現在和未來的我們。
行走成就今天
行走讓黨領導人民踏平坎坷成大道,走出了更美好的中國。過去四年我們為建黨100周年和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而心潮澎湃,踏上充滿光榮與夢想的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我們為“神舟”“嫦娥”“九章三號”等一系列國之重器出爐而歡欣鼓舞,越來越多“中國足跡”標注了科技自立自強的“中國高度”;我們為成功抗擊疫情、圓滿脫貧攻堅、舉辦冰雪奧運而倍感振奮,每一位華夏兒女風雨兼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行走讓全體湖經人踔厲奮發繪新卷,走出了更有為的大學。過去四年,學校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辦學層次實現歷史性躍升;社會科學、工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經濟學學科進入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前400位;學校首次進入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前200位。我們圓滿完成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為省屬高校建模打樣;更名大學主要條件基本達標,博士學位授權點申報工作正式啟動,“新財經”改革全面推進,特色鮮明的高水平財經大學建設正闊步向前!
行走讓你們步履鏗鏘綻芳華,走出了更閃耀的青春。有奮進有為、追光而行的你,在知識的求索中許下青春的諾言,收獲了優秀成績單、競賽獎、論文稿,還有入職的通知、繼續深造的OFFER;有青春洋溢、敢于挑戰的你,在球場、賽道、舞臺上綻放自信風采和燦爛笑容;有至誠報國、向上向善的你,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基層選調、征兵入伍、創新創業,用青春熱血踐行時代擔當,回應時代召喚。每一個奮斗的你用涓滴之力匯聚成奮進湖經的強大力量!
行走就是意義本身
未來漫漫長路,你們或許會因為找不到方向而迷茫困惑,或許會因為走了太久卻一無所獲而焦慮疲憊,或許會因為“躺平”的誘惑而對是否繼續下去猶疑不決。那么,還是走起來吧,因為“想”都是問題,“走”才有答案!
走出精神內耗。我們都應該有過這種經歷:還沒開口,卻在心中上演了千百種結果;還沒行動,就設想了要翻越崇山峻嶺;還未經歷,可能失敗的結果就已經陰影重重。這讓我想起作家劉震云經常講他姥姥“割麥子”的故事。他的姥姥一輩子田里勞作,是遠近聞名的能干人,不到一米六的小個子割麥時一米七八的青壯年也比不過她。劉震云長大后問他姥姥:“為什么你割麥子,比別人都快?” 他的姥姥說,我割得不比任何人快,只是割麥子我從來不直腰,因為你直一次腰你就會直十次、二十次,那其實更累更辛苦。是的,想再多也無濟于事,沒有人能夠以預知未來的方式走進未來,當你不知道該做什么的時候,就埋下頭把手頭的事情做好,當你不知道該怎么開始做的時候,就把你能做的事做好,請記住:與其抬頭焦慮,不如低頭出發。
走出拖延怪圈。你是否曾下定決心改變自己,一邊寫著to do list,一邊又不情愿開始,最后讓今天的事滑到了一個又一個的明天。陷入越拖延越焦慮、越焦慮越拖延的惡性循環,也許是我們都經歷過的怪圈。其實,生活最難的不是如何應對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難,而是獲得邁出第一步的勇氣。我聽過很多過來人的經驗:練瑜伽的人說最難的體式是鋪開墊子的那個動作,跑步的人說最難的是邁開腿的第一個100米,寫文章的人說最難的是敲下的第一行字……的確,“萬事開頭難”,一旦你跨出第一步,最難的時候就已經過去了。所以先開始,再完成、后完美,當你走離昨天的自己,你就成功了明天的一半。
走向無限可能。這是一個充滿未知變化和潛在可能性的時代,去年我們還在驚訝ChatGPT能夠流暢地回答復雜的文本問題,今年Sora已經可以生成與真實物理世界相關的視頻內容,強人工智能時代正在以超出人類想象的速度演進之中,人類進化用了200萬年,而AI的自我進化只需要3天。我必須坦率地說,大學能夠教給你的知識是有限且容易過時的,需要你我終身學習;學習本身常常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是培養我們的思維習慣、創新能力和獨立見解;決定你人生走多遠的,往往不是能力本身,而是你走起來的愿力和堅持。因此,請把未知當作新的起點,讓好奇心成為引路的燈塔,行走的每一步都是你成長的標記,也將會為你的人生打上一道又一道的“斜杠”。
行走就在現在
很多人都感慨過:懂得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究其原因,在于“知行合一”最難。不必等待,現在就出發吧!行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良藥,讓“厚德博學、經世濟民”校訓之光照亮人生之路,做一個“三有三實”的好青年。
請做一個始終懷抱夢想的人。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人們似乎變得 “羞于”提及夢想,可能是眼前的生活讓我們感到耗竭,夢想跟現實之間的差距讓人不得不向命運低頭;也可能是生活已經可以輕易滿足日常所需,夢想便成了一件可有可無的事……但毋庸置疑,夢想從來都是我們人生路上永恒的光亮。一百多年前,中國共產黨誕生于民族危亡之際,是夢想之光激勵一代又一代人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二十多年前,湖北經濟學院合并組建,是湖經人堅守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初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跨越發展的成就;四年前,你們不也是因為有著“世界這么大,我想看一看”的夢想才來到這里的嗎?所以,請依然并始終相信夢想的力量,就像那句調侃的話:“人還是要有夢想的,萬一真的實現了呢?”當然,如果夢想只是指望天上掉下來的,那你接在手里的餡餅可能就會失掉夢寐以求的滋味,上天也會很快收回這份幸運。
請做一個始終腳踏實地的人。有一首英文詩寫到:“紐約比加州時間早3個小時,但加州時間并沒有變慢……”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疆域里都有自己的步程;在生命的時區里,你沒有落后,也沒有領先,一切都準時。曾國藩作為晚清最重要的人物,他的家訓和箴言曾經被無數人傳頌,其中最讓我感佩的是“拙誠”之道,這兩個字讓他成為“天下第一笨人”,但也是這兩個字讓他成為很多人眼里的“千古完人”。這“拙誠”就是舍得下笨功夫,老老實實地做事,正如他所說:“天下之至拙,能破天下之至巧”。我們倡導的“實踐實用實干”不也正是這個道理嗎?腳踏實地才能遠離生活的浮躁,耐得住寂寞、受得住誘惑、經得起磨難;腳踏實地才能抵御時間的枯燥,在日復一日的重復中收獲寧靜、習得專注;腳踏實地才能對抗人生的虛無,那些你所投入的事物將構成你生命的意義。
請做一個每天都有進步的人。有句話形容得很貼切: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個日子,有的人過了不同的三百六十五天,而有的人只過了一天,因為他把這一天重復了三百六十五次。我們當然愿意過“不同的三百六十五天”。其實,這“不同”并不需要驚天動地的改變,可以是每天多讀一頁書,可以是每天多做一組運動,可以是每天向他人表達一次感謝,這小小的“每天多一點”,這每一天小小的“不同”,堅持下來就會是人生最大的奇跡。這“不同”你堅持做了三天,那是心血來潮;你堅持了三個月,那是剛剛上場;你堅持了三年,那才算得上成長;而你若能堅持三十年,何事不能又何事不成呢?成功本就是自定義的,不用和別人比,也不必和時間較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進步一點就是成功!
請做一個追求心靈美好的人。最好的行走是向內而行,一個人,不必有傾國傾城之貌,也不必有腰纏萬貫之財,甚至不必有博大精深之學,不能或缺的是一顆充盈且追求美好的心靈。《孟子》有語“人皆可以為堯舜”,王陽明也曾說過“人胸中各有個圣人”。圣賢并非遙不可及,一個人只要堅持對人性的探索、對良知的呼喚、對自我的超越,就能不斷地從內心汲取智慧和力量。心有陽光,常懷仁愛之心,以善意相待身邊人身邊事;心有感激,常懷知足之心,在平凡日子中感受生命的可愛與可貴;心有力量,常懷正義之心,堅守道德與公正;心有謙遜,常懷自省之心,理解真正的幸福來自于內心的平和與持續的學習。歸結為一句話,心懷美好才能遇見美好!
行走終將歸來
你們即將背起行囊,踏上人生另一段嶄新的旅途。從今天起,你們將從湖經學生變為湖經校友,但我們始終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湖經人。無論你們在哪里、走多遠、飛多高,你們都是母校的孩子,母校永遠是你們共同的家園。
或許你回來時滿身星光、事業有成,母校會為你高舉慶祝的酒杯,那杯中盛滿的不僅僅是醇香的佳釀,更是對你不凡成就的贊譽表彰!
或許你回來時風塵仆仆、倦鳥歸林,母校會張開雙臂擁你入懷,理解你過往的山河萬里,容納你歲月的風霜雨雪,撫慰你心靈深處的溝壑滄桑。
或許你歸來時慷慨激昂、一身豪情,母校是你最忠實的聽眾,傾聽你所有未完的故事,欣賞你激揚文字揮斥方遒的氣派,見證你當年種下的夢想正在茁壯成長。
或許你歸來時沉默不語、欲語還休,母校會靜靜地陪伴你,每個人的生命旅程中,都有不愿示人的艱難與困頓,也有無法言說的思慮和感悟,沒關系的,你已經盡力了!
因為母校知道,我們大多數人可能一輩子也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壯舉,不那么出眾、不那么耀眼、不那么響亮,但只要我們始終積蓄著力量、充盈著美好,做著不掉隊的努力,默默忍受中仍有不甘被生活馴服的挑戰之心——只要我們一直在努力地行走,這就夠了!母校以擁有熠熠閃光的你們而自豪,也為更多平凡普通的你們而驕傲。你們每一個人都是母校懷揣的珍愛、都是母校最深的牽掛!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為什么今天選擇“行走”這個主題。前不久,我到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培訓學習,學院的院標引起我深深的遐想:你們猜猜創作者的意圖是什么?——這個雕塑的名字叫“人才樹”,像挺立的雪松,寓意學院人才培養的最高宗旨,也形似中浦院英文縮寫的L。但我卻將它認作草書的“走”字,不是嗎:“人生就是一場無法停歇的行走”;也似“之”字形的山路,印證著“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的基本邏輯。是的,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沒有比心更大的世界,“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走吧,人生難免經歷苦痛掙扎……”。
當這首歌響起時,我知道我們該說再見了: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風。多年之后,愿行走的你歸來時,仍是那個追風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