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評論員 金平
始終保持干事創業精神狀態,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本色和優良傳統。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把“如何始終保持干事創業精神狀態”提升到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政治高度,明確指出“解決這些難題,是實現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必須邁過的一道坎,是全面從嚴治黨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必須啃下的硬骨頭”。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正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和壯闊感展現在世人面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新方位標注著新要求。
愿景在前,使命在心,重任在肩。
“始終保持干事創業精神狀態”之難,難在“始終”。“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并且無法補救。”79年前,深諳歷史規律的黃炎培就在著名的“窯洞對”中提出了“始終”之難的推斷。
“始終保持干事創業精神狀態”,重點在“始終”。錘煉耐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有耐心的人,能得到他所期待的。無論何人,若是失去耐心,便失去了靈魂。耐心是貫穿干事創業精神狀態“始終”的“金鑰匙”,始終保持干事創業精神狀態就是要保持干事創業的耐心。
保持干事創業的耐心要涵養“穩坐釣魚臺”的定力。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眺望遠方,荊棘與藤蔓纏繞,險灘和暗礁橫亙,前路注定不會一馬平川。“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根。”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堅定必勝信念,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關鍵。在變局中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靠的就是“一件一件來”的從容、“任憑風浪起”“我自巋然不動”的堅定,如凈水無波,不為境轉,不隨物流;需要的是審時度勢、開拓前進的創新精神,堅持真理、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持之以恒、一以貫之的政治態度;考驗的是能否在細碎的平常中沉得住氣、靜得下心,耐得住苦、耐得住忙、耐得住煩、耐得住委屈。凡成事者,定能聽得見也聽得進逆耳忠言,在大事上講原則、小事中講風格,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猝然臨之而不驚”的正氣、“風物長宜放眼量”的胸襟,一路攻堅克難,一路闖關奪隘,一路穩步向前。
保持干事創業的耐心要樹立“久久為功”的事業觀。中國共產黨人對時間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為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久久為功的宏偉事業,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一味等待、消極懈怠、守株待兔;而是要準確把握歷史規律、順應時代大勢、抓住主要矛盾,科學統籌、精心謀劃、借勢而進;是要打有準備之仗,時刻準備著“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耐心成就細節。大干快上、急功近利,結果往往是欲速則不達。“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在事業面前,眼睛要亮,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善于用歷史大環境、大坐標和大背景檢驗所做之事;站位要高,從大局全局出發、長遠利益著眼,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在急難險重的任務面前不怕打“持久戰”,在細枝末節的事務面前無懼千頭萬緒;目標要明,堅定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決心,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一件一件推進、一項一項落實,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切實做到不抓到底不回頭、不解決問題不撒手、不達目的誓不休,力求件件有落實、事事能見底、項項出成效。
保持干事創業的耐心要胸懷“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格局。《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一文中強調:“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張好的藍圖,只要是科學的、切合實際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像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接著干下去。”“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境界。既要在利益面前退一點,不計較、不糾結、不糾纏個人得失;又要不斷提升自身修養與涵養,懷有腳踏實地“摘果子”的創業激情,功在后任“栽樹苗”的胸襟氣度;還要善于集中大家智慧,擺脫“急性病”,干成事、不出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成就一番事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經歷一個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日常工作中,經常性、基礎性工作居多,其周期長、見效慢。厚積而薄發,只有經過前期大量的累積,才會有后期質的飛越。我們必須持之以恒地下苦功夫、細功夫、硬功夫,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撲下身子真抓實干,全力以赴實現個人自我價值。
干事創業,有風有雨是常態,無懼風雨是心態。既然選擇了遠方,就只顧風雨兼程。
新征程上,我們要保持歷史耐心,堅定信心、抖擻精神,擔當實干、奮發進取,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