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 山田和也
豆瓣評分:9.7
觀影人:金聞
日本探險家關野吉晴腳步遍及世界,這天他來到蒙古,一個騎著馬兒,揚鞭趕牛的女孩吸引了他。于是,他開始了與女孩普潔及家人的交往,通過影像的方式記錄下這個普通家庭的點滴。
遼闊草原上的生活略顯單調卻忙碌,蒼茫天空之下,草原的質樸、野性卻格外動人。這樣的生活也是危機四伏的,除了偷盜牲畜的竊賊、極端的暴雪天氣之外,缺乏規劃的市場經濟和擴大的區域發展差距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普潔一家人的生活。隨著普潔的意外離世,紀錄片也接近尾聲,留給人們的是普潔和母親逐漸遠去的身影,和心頭的惆悵與思索。
《蒙古草原,天氣晴》主題是可以進行多角度解讀的。影片大部分鏡頭緊緊追蹤著蒙古女孩兒普潔,拍攝她小小年紀騎在馬背上自由馳騁,幫助家里照料牲畜、打理家務樣樣在行,并且有自己的想法和未來的愿望,向我們展現出一個瀟灑、純真、早慧的充滿魅力的女孩形象。普潔的媽媽在家里丟了很多牲畜的時候仍堅持送馬給關野,普潔奶奶熱情的招待和親切的話語,都體現了蒙古牧民質樸、好客的品德。
他們的生活也是艱難的,天災、人禍在不停地打破剛剛建立起來的美好的圖景,一個個充滿人性美的主人公的離世給觀眾心理帶來深深的沖擊,讓人們不禁反思這種自然的游牧生活是否在現代社會還應該繼續下去,而這些,在整體上給人一種世事無常,“美好的事物皆脆弱”的慨嘆。
本片勝在能夠以較強的真實性帶給人強烈的情感沖擊。該片的真實性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上。
一是拍攝、剪輯手法的真實。從拍攝上,雖然關野吉晴出鏡頻率比較高,也一直與普潔一家人有互動,但是所有互動的發生都不是為了拍攝片子進行的刻意安排,牧民們正常的生活舉動沒有受到特別嚴重的干擾。媽媽送馬給關野、奶奶用奶茶招待他,這些都是她們的真情流露。在剪輯上,一開始普潔的野性與桀驁通過一組懟臉拍攝的鏡頭反映出來,這些是她面對攝制團隊拍攝時真實反應的記錄。母親死后,每個家人的表現也都迥然不同,普潔難以掩飾的悲傷、舅舅的平靜、奶奶的堅強,都是他們的自然流露,并不是刻意用剪輯渲染悲傷的情緒。
二是與被攝對象的共處中,能夠真實反映被攝對象的生活形態。在拍攝騎馬、趕羊,蒙古包拆卸,都用鏡頭真實的記錄,沒有任何添減或美化。
三是透過影片真實地反映了時代。《蒙古草原,天氣晴》所反映和試圖剖析的社會問題是真實存在的。因為當地醫療資源不足,普潔的媽媽被迫進城治療,救護車遲遲沒有來,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因為拿不出治療費用,她被趕出了醫院,這些都是符合當時真實的社會背景的,這樣就讓紀錄片有了更加廣闊的真實空間,而非架空歷史的虛假敘事,讓人感受到背后社會層面中令人脊背發涼的真實問題。
《蒙古草原,天氣晴》是一部很美的作品。這種美具有層次感,或許并不是那種精致的美,觸達方式也不算直接,甚至于在觀影過程中會略感無聊。但愈加品味愈深入人心,愈加反思人物命運,心中的情感也愈加復雜。
該片中的人物都有著質樸的、像往玻璃上哈出一口氣然后又慢慢消失一樣難言的美感。單單從普潔來說,堅毅、善良、純真等種種美好的品質聚集在她的身上。普潔知道每一只小羊的母親是誰,她坐在羊圈邊上,指揮著大人們找羊:灰色那只,不是這只,是毛向后長的那只。之后她干脆自己跳下來,擰著母羊的角把母羊拖到小羊羔的身邊。經過一冬的暴風雪,在死了好多牲畜之后,春天返回草原,鏡頭從一叢綠茸茸的幼芽出發,慢慢延伸開來,一種淡黃色的花開在地上。普潔走在草原上,轉過頭來笑:“花好美,被羊吃掉了好可惜?!狈N種細節,令人心情復雜。表現普潔的種種特點,無不是通過細節的拼接和意境的渲染體現出來的,這種“無聲之情”最能打動人。
普潔的死雖然是客觀發生的事,但是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健碩干練的媽媽先她之前意外離世,也提示了觀眾,草原的生命像草一樣堅韌,卻也像草一樣脆弱,所以普潔的死也仿佛是賦予了一種宿命般的輪回。在這種戛然而止帶來的無盡遺憾之中,觀眾會更加強烈地反思普潔的短暫的一生所帶來的生命意義,這種震撼力是無可比擬的。
在聲音的處理上,本片完全沒有配樂,以同期聲為主,給觀眾以極強的現場感。在影片最后,講述完普潔的死,影片就再也沒有聲音,象征著畫面中普潔和母親已經不在人世,由真實的人變成了一段影像。仿佛是在為生命的逝去而默哀,又像是“這個故事太難受了,我不想再講下去”的內心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