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評論員 金平
10月12日,校黨委書記高義勇在與孝感市副市長、漢川市委書記黃建軍一行的座談中表示,作為省屬財經類高校,湖北經濟學院長期以來,扎根荊楚大地,致力于辦湖北的經濟學院。他強調,要把“湖經所長”與“漢川所需”結合起來,共同打造深度融合、同頻共振、雙向賦能的校地合作典范。
10月17日,湖經大講堂第三講,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程虹教授作題為《把論文寫在荊楚大地上》的專題報告,他在報告中指出,湖北經濟學院要立足于湖北,研究湖北的現實問題,為湖北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把論文寫在荊楚大地上。
“把論文寫在荊楚大地上”,強調的是學術的實踐性、時代性和為人民作學問的價值導向,旨在讓科學研究響應時代呼聲、解決現實問題。
作為省屬唯一財經類高校的湖北經濟學院,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的使命所系、擔當所在。合并組建二十多年后,湖北經濟學院取得的每個進步,都是與時代進步、地方發展同頻共振的結果。我們成立了眾多面向經濟發展主戰場的研究機構,構建了與湖北各地市州間的校地合作機制,擁有一支關注并投身地方發展實踐的教師隊伍,在雙碳研究、楚菜產業化、地方財稅改革、縣域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等諸多領域,為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提供了湖經智慧。可以說,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出謀劃策、貢獻心力已經成為湖經人的行動自覺。
實踐永無止境,把論文寫在荊楚大地上,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如何在荊楚大地上扎根更深,辦好湖北的經濟學院,交出校地合作更完美的答卷,要做到兩點。
求得真問題。所有的科學研究,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的,任何科學研究的起點都是發現問題,終點是解決問題。只有真問題才能引出有價值的研究。因此,問題意識是一個學者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素養。一個學者的問題意識從何而來?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從書本上得來是一種途徑。但要發現真問題,即有價值的問題,還必須投身于社會實踐當中,從實踐中去感知、去發掘。“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下去調研看到的全是辦法。”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實踐中發現的問題能夠豐富我們的感性認識。實踐是知識的源泉,實踐中發現的問題激勵我們不斷探索新的解決方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中發現的問題推動我們不斷驗證現有理論并提出新的觀點。我們要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為科學研究的課題指南,作為指導實踐的行動指南,推動“地方需求”與“學術專長”相結合,將學術興趣與社會現實相結合,從而找到可以著力和發力的真問題。
下得真功夫。我們絕不能止步于發現問題,只將其作為理論研究的案例或異常現象。在發現問題之后,必須致力于尋求解決方案。解決實際問題,必須付出真正的努力。在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不僅需要理論的指導和智慧的啟迪,更需要切實的行動和不懈的努力。我們必須走出學術的象牙塔,深入基層,與群眾直接交流,傾聽他們的聲音,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挑戰。通過實地調查和親身參與,與調查對象建立真誠的情感聯系,我們能夠更準確地把握問題的本質,進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這種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研究方法,能夠使我們的研究工作更加貼近實際,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必須堅持長期主義的方法論,進行耐心的研究,進行長期的觀察,不斷豐富案例和積累數據,拓展科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將學術成果落實在荊楚大地上,使之成為推動地方發展的強大動力,為這片熱土注入新的活力。
讓我們做新時代的唐僧,向著火熱生動鮮活的社會實踐取真經。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