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法)馬克·布洛赫
推薦人:靳元元(2023級虛擬學生)
推薦理由:
2024年11月23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法國歷史學家、“年鑒學派”創始人之一、二戰期間抵抗組織戰士馬克·布洛赫將入葬先賢祠。“為致敬他的工作、他的教導和他的勇氣,我們決定將馬克·布洛赫列入先賢祠?!?/p>
今天要向您介紹的這本書就是馬克·布洛赫的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法國淪陷于納粹德國之手,在這極其困苦的時刻,布洛赫開始了本書的寫作。在本書的卷首,他痛苦地寫道:“國難當頭,誰不感時傷世,草此小書,聊以排遣胸中的憂憤?!边@是一部憤世之作,同時也是他一生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可惜,書未完工,作者就犧牲了。戰后,同為“年鑒學派”創始人的好人費弗爾將殘存的遺稿整理出書并付梓出版。這就是我們今天見到的這本《歷史學家的技藝》。為后代發揚光大的總體史思想、長時段理論都可以在此找到理論的源頭,為此,有人稱此書為“年鑒歷史學派的宣言書”。
歷史有什么用?當一門學科的存在需要為其正當性進行辯護時,這無疑反映出其地位的不妙。面對孩子天真的提問,以及同時代眾多人士的質疑,布洛赫——一位以研究歷史為職業的學者,在其著作中試圖解答這一疑問。作者堅信,歷史蘊含著獨特的美學價值,它形態萬千,引人入勝。歷史學專注于人類活動的探索,其思維跨越千年,視野覆蓋萬里。至少,歷史具有娛樂價值,這種價值能夠喚起人們的好奇心,進而激勵他們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
歷史有什么用?布洛赫指出,即便歷史學不具備通常意義上的實用性,它仍完全有資格被視為科學。進入19世紀后,實證主義思潮盛行,歷史學也受到了孔德自然科學觀念的影響,人們往往認為,若不能提出如同幾何學般精確的公式,便不能算作真正的科學。為此,布洛赫提醒眾人,一門學科即使不具備精密的論證模式或永恒不變的定律,也無損其科學的尊嚴。因此,歷史學無需摒棄自身的特色,更不必因這些特色而感到自卑。歷史學的不確定性,正是其存在的理由和魅力所在。
歷史有什么用?布洛赫的回答總體上是樂觀的。然而,正如他在導言中所言:“當一個年邁的工匠捫心自問,花一生的精力從事這個行當是否值得之時,他心中難免不會產生一絲困惑嗎?”布洛赫內心的困惑,或許也是自古以來眾多史學大師共有的困惑。只有歷經滄桑,方能談得上對世事的洞察;只有飽讀詩書,才有資格談論讀書的無用。同樣,只有那些以歷史學為職業追求的學者,如布洛赫般發自內心的疑問才是最深刻且最真摯的。
歷史有什么用?只要人類歷史延續下去,這個問題將永遠被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