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雷曉晴 徐琪雯
每天早上6點半,學校東大門會準時出現一位塞著耳機、放著《我相信》音樂,一邊來回走動一邊大聲朗讀英語的學生,他就是財政管理Q1141班的陳風垚同學。他說,他在嘗試用成功學學英語。
第一次親密接觸
剛進入大學時,陳風垚同大多數學生一樣抱著好奇心走馬觀花似地度過大一上學期。今年3月,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的學習生活發生改變。
在光谷的一次趣易國際英語培訓機構的英語講座上,陳風垚看到報告廳里有一群大學生站在凳子上,將書本高高舉起,充滿激情地大聲朗讀英語。而此時報告廳里充斥著震耳欲聾的音樂聲。
“當時那個場面真的讓我極為震撼,從未感受過那樣的激情與活力,我的心也開始沸騰。”陳風垚說。他也走進人群旁若無人地大聲朗讀,一個小時吼下來嗓子有些發疼。在回校的路上,他重新審視自己的大學生活,決心每天早上堅持大聲朗讀英語。從那以后,天剛蒙蒙亮的早晨,校園總會出現一個手舉書本大聲朗讀的學子。
“初中時,我經常一個人走山路上學。我大聲地對著大山吼幾聲,可以趕走恐懼。所以現在我的讀書聲很大。”陳風垚風趣地說。
三人行的時光
“志同道合的人是相互吸引的”,陳風垚說,“如果不是兩位朋友陪伴,自己肯定堅持不下來。”其中一位是同班同學郭新紅,另一位則是外國語學院女生樊娜。一次,陳風垚在計算機課前早早地來到機房朗讀,此時機房里就他們三人。兩位同學被他的聲音吸引,走上前詢問過后,決定開始和他一起朗讀。陳風垚借用樊娜的英語磁帶模仿口音,遇到不懂的問題都會向她請教,樊娜則會耐心糾正他的口音,有好的資料也共分享。“我現在朗讀的奧巴馬演講稿就是樊娜提供的,我很喜歡這篇講稿的語言和氣勢。”陳風垚說。
同為室友的郭新紅表示,平常他們在寢室也會用英語進行交流,時間長了對自己的口語也自信了許多。“陳風垚是個很不錯的哥們,希望我們能把早讀的好習慣堅持下去。”郭新紅說。
一本書和一個優秀的習慣
陳風垚認為,用成功學學英語能讓人感到自信,注意力也比較集中,“剛開始,音樂對自己的干擾挺大的,但時間長了就習慣了”,他說。
“假如沒有得到我想要的,我將得到更好的”,這是陳風垚的座右銘。他告訴記者,這是他從最喜歡的一本書陳安之的《超級成功學》里看到的一句話,每當自己遇到困難,想放棄時候只要想到這句話,再難也要走下去。
“上大學之前,我的英語并不是很好,但我深知英語的重要性,所以堅持學英語,而現在我已對英語產生了濃厚興趣,相信學好英語對自己的未來也會有很大的幫助”,陳風垚說:“英語學習是一個過程,最重要的是堅持,就我個人來看我覺得大聲讀的方法挺有用的,多聽一些好的英語演講,試著去模仿,當然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方式演繹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