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肯吃苦,樂于付出,體現了輔導員的胸懷與責任;他有愛心,勤于思考,詮釋了輔導員的睿智與執著;他有理想,勇于追求,彰顯了輔導員的人格與魅力。他就是湖北經濟學院經濟學系的輔導員、學生的良師益友——商守衛。工作以來,他一直堅持“想大問題,做小事情”,在為廣大青年學生提供成長服務的同時引領他們的思想。
(一)六年守護,與學生同吃同住同樂的“老商”
2006年,剛從武漢大學研究生畢業的商守衛毅然選擇從事輔導員工作。六年來,他一直堅持吃在學生食堂,住在學生宿舍,與學生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用心記住每一個學生的名字。”商守衛認為這是做好輔導員工作的“基本功”。為了做到這一點,他花了不少心思。2011級新生開學的第一天,他就跟所帶的農村區域發展班所有同學“打賭”:軍訓結束的時候一定記住全班同學的名字。同學們將信將疑,他卻在班級第一次晚講評的時候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同學們都說“老班的記憶力真好”,他卻說“不是我記憶力好,其實大家也可以做到的,只要用心。”因為用心,他贏得了同學們的尊重和信任。
剛剛走進大學校園的新生,難免會有生活中的不適和思想上的困惑,每當這個時候,商守衛的寢室就成為他們傾訴的港灣。09級學生陳昆因為高考失利來到經院,軍訓開始不久,他就陷入了“是否選擇回去復讀”的困惑中。于是,在一天的軍訓結束后,他來到商輔導員的寢室,想聽聽老師的意見。商守衛從自己的經歷出發,詳細地幫他分析了回去復讀的利弊,讓他豁然開朗,打消了回去復讀的念頭。而今,他已經成為一名預備黨員,并擔任了一個學生社團的負責人,正在緊張復習備考武漢大學的研究生。
幾年下來,他所住的櫟三212寢室成了最貼近學生的工作室。簡陋的宿舍里,放滿了書籍和報刊,還有一個小小的“借閱記錄本”,記錄著同學們的借閱記錄和閱讀故事。區經Q0841班學生章小伍在上面寫道:“大學四年有你住在我們隔壁寢室,是我最幸運的經歷,是你和你寢室的書籍培養了我的閱讀習慣,謝謝你,老商。”
在很多人看來,輔導員每天做的都是一些 “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商守衛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說“對我們來說,也許它只是小事,但對每一個學生來說,這就是他們生活中碰到的大事”。正是從這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做起,他成為了同學們生活和學習中的貼心人,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老商”。
(二)七年探索,創造學生黨員發展“四線譜”的“商部長”
作為經濟學系黨總支組織委員,從2005年開始,還在讀研的他就已經開始探索學生黨員培養、發展和考核的長效機制,創立了“發展對象預審答辯制、支部大會剖析票決制、管理教育效果審核制和黨員組織活動長效制”等四項新制度,譜寫了學生黨員發展的“四線譜”。
“發展對象預審答辯制”就是將發展對象的考察過程通過公開答辯來體現。“支部大會剖析票決制”就是預審通過的發展對象在支部大會上要結合經典原著的閱讀來剖析自己的思想,再由到會的正式黨員提問并投票表決是否發展為預備黨員。“管理教育效果審核制”就是通過開展“學生黨員進新生寢室”活動考察黨員的執行能力和教育效果。“黨員組織活動長效制”就是支部定期開展以“閱讀、分享、成長”為主題的讀書交流活動,引領全體黨員博覽群書,培養“好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
項投Q0841班學生田秀玲性格內向,第一次參加發展對象預審答辯的時候緊張得幾乎說不出話來,第二次雖然有些進步,但仍然沒有通過答辯,于是她 產生了放棄的念頭。得知這一情況后,商守衛及時找她談話,“如果你現在面對學長、學姐都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將來面對招聘的HR怎么辦呢?”商守衛用這樣的方式鼓勵她繼續參加答辯,終于在第三次答辯的時候順利通過了。如今,應聘到中國農業銀行工作的田秀玲回想起當初參加答辯的經歷時說:“是答辯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給了我鍛煉表達能力的機會,不然就沒有我今天的成績。”
05級學生薛伊來自東北,軍訓的時候因為不適應武漢的氣候而產生了退學的念頭,每天晚上都要打長途電話向家人哭訴,讓家長十分擔心。得知這一情況后,商守衛及時對“學生黨員進新生寢室”的人員進行了調整,安排了同樣來自東北的學生黨員謝鳳帶薛伊所在的寢室。通過一段時間的開導,薛伊的狀態逐漸好轉,最后還獲得了“軍訓先進個人”。因為有學生黨員“生活上關心、學習上幫助和思想上引導”,經濟學系的新生能夠很快地適應大學的生活,這一創新得到了學生家長的廣泛好評。學生第一黨支部書記賀燕對此深有感觸,她說:“商導教會我們去思考‘好人’和‘優秀的人’之間的區別,通過帶新生寢室,我也懂得了黨員應該是一名優秀的大學生。”
商守衛的這些工作創新作為學校“大學生黨員先進性建設”課題的重要內容被列為湖北省委組織部2008年度“組織工作創新項目”之一,并獲得湖北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創新案例三等獎。2011年6月,商守衛個人也被評為湖北省高校“優秀黨務工作者”。
(三)八年傳遞,把大愛撒向大山的“商書記”
作為經濟學系分團委書記,從2004年擔任外聘輔導員開始,商守衛就參與創立“星火學社”并擔任指導老師至今。八年來,每個暑假他都親自帶隊到恩施貧困山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與當地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在大山和大學之間搭起了一座大愛的橋梁。
在開展支教、社會調查和文藝演出等活動的基礎上,為了更好地幫扶當地的教育,他帶領“星火”隊員積極爭取各種社會資源,先后獲得多家企業和社會人士的大力支持和捐助,籌集資金10多萬元為當地小學改善了辦學條件。他還積極鼓勵校內學生捐款,設立了“星火獎學金”和“星火圖書基金”,為當地小學捐建圖書室。為了更好地幫助山區孩子,他還開展“大手牽小手”活動,通過建立“彩虹橋”資助項目,為山里的孩子尋找資助人,已成功建立105對資助關系。迄今為止,共有300多名大學生和1000多名當地小學生參與了“星火燎原行動”。04級學生劉蘇瑤連續兩年參加了“星火燎原行動”,她在日記里寫到“星火是體驗的一個段落,星火是思考的一個段落,星火是人生的一個段落。”隊員陳志宇目前在一家上市公司擔任分公司經理,事業有成。回想起自己的大學生活,她總會說給她影響最大的團隊是星火學社,對她影響最大的老師是老商。
“星火”的活動事跡曾先后被《新聞聯播》、《光明日報》、《農民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該團隊也是目前我校唯一獲得過團中央等五部委聯合表彰的學生團隊。2011年7月,“星火”在“第二屆大學生參與新農村建設”評選活動中榮獲“全國十大杰出團隊”稱號。由商守衛指導編輯的《我的星火我的夢》和《大學大山大愛》兩套紀實性材料(共計30余萬字)總結了一個富有經院特色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模式。商守衛本人也被共青團湖北省委授予 “湖北省優秀共青團干部”榮譽稱號。
(四)九年思考,以專業視界專注學生成長的“商導”
2003年,商守衛畢業于湖北經濟學院。母校老師的關心和教育時刻激勵著他。9年過去了,他從未放棄最初的夢想,始終堅守在輔導員崗位上,專注于學生的成長,守衛著愛與責任的家園。
結合我校以經濟學和管理學為主干學科的背景,商守衛注重對學生的專業學習提供輔導。他以校園人文景觀——經濟學家雕塑長廊為依托,策劃了“經濟學家雕塑長廊文化周”這一校園文化精品活動,成立了以分享經濟學家思想為主旨的“SET團隊”,用鮮活的形式向全校學生傳播經濟學知識,普及經濟學常識,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
為了給在校學生提供更好的就業指導,商守衛在全校率先開展了“歷屆畢業生跟蹤調查活動”,形成了5萬余字的《對經濟學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專項調查報告——對畢業生的調查》,調查成果不僅加強畢業生與母校的聯系,也為經濟學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提供了科學的依據。畢業班學生賈芳皓即使在廣州實習,也會經常打電話跟商老師交流,他覺得“聽聽老商的意見,心里就會很踏實,因為他是真心實意地為我們著想。”
輔導員是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做青年思想的引領人”一直是商守衛的理想和追求。他常用魯迅先生的名言“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鼓勵和教育同學們,讓“責任與奉獻,行動與反思”的意識深深地烙在學生的心里。星火學社的成員吳永佩說:“在商老師的影響下,我開始明白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理想、我們的成功都離不開社會,所以我們應該盡自己所能去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