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楊小林,湖北宜昌人,湖北經濟學院2009級會計學專業本科生,2013年考入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就讀會計專業碩士,2014年作為交換生赴臺灣政治大學學習半年時間。
會計學院2009級的2個會計學專業的班級中,有100多名同學選修了我的《公司理財(雙語)》課。為了方便教學,教務處將2個班的學生合并在一個課堂上課。雖然合班課的教學安排形式有利于增強不同班級同學之間的交流,但對教師來說,要記住100多個學生并針對每個學生因材施教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
為了更多地與學生溝通交流,我經常在課堂上刻意設計一些小細節來調動學生的聽課積極性,比如在講解某些知識點或案例時,我只將話講到一半,然后突然在最關鍵的節點上停下來,等著學生們的反應。如果沒有學生知道下文,我便在他們思考無果后告訴他們答案,或將問題提出來作為課后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在課后查閱資料。如果有學生剛好知道我所講的那個知識點,一般就會馬上接下我的話,他(她)就會有一種為老師救場的成就感。我認為,這樣的課堂設計更像是師生之間的一種小游戲,比課堂點名更能激勵學生,也能幫助我發現一些有特殊資質的學生,并針對性地進行輔導。
楊小林就是這樣走進我的視線。她上課都是坐在前排,思維總是緊跟著我的講課速度,視線也一直緊盯著我,好像生怕會漏過一句話,錯過一個知識點。在課間交流時,楊小林告訴我,她是從國際貿易學院轉到會計學的,專業基礎知識比同學晚學一年時間。為此,她比班上的同學更努力地趕學專業知識。她對我課堂上經常講到的案例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并向我請教如何收集公司資料的方法。我給她分享了我的經驗:我經常會在課余時間泡在圖書館,在那里可以翻閱到很多館藏的優秀雜志和書籍。我給她指定了幾本雜志,如《經理人》《董事會》《IT經理世界》《21世紀經濟報道》等等,并與她相約一起“到圖書館去搶好書”。有一次,在講授公司融資活動專題時,我以百度公司在美國上市時的招股說明書作為案例講解企業股權籌資策略,楊小林在課堂上表現得非常興奮。下課后,她告訴我,她剛剛在圖書館看了百度的故事,知道那份著名的招股說明書文本在定稿之前的很多小插曲。而我在課上也講到這個內容,說明我們可能真的搶看了同一本“好書”。
課程結束后,楊小林一直與我保持頻繁的聯系。那個時候,我經常會在周末時間去看望我的好朋友,來自美國的道格拉斯和阿曼達夫婦。道格拉斯和阿曼達是武漢市非常有名的慈善人士,在一所國際小學任教,他們自己有3個孩子,另外還從福利院收養了6名中國殘疾兒童,武漢當地媒體曾多次報道他們的愛心事跡。很多學生知道他們的故事后,紛紛表示希望能跟我一起去道格拉斯家,一方面可以陪小朋友玩耍,另一方面也可以近距離了解外國人的家庭生活。還有些學生準備畢業后出國留學,希望有機會能提前了解國外的生活。我前后帶過10多名學生去道格拉斯家。楊小林跟我一起去拜訪道格拉斯后回來說,她深深地被那一家人的愛心故事震撼了。是呀,對年輕人來說,專業學習固然重要,但一顆永不泯滅的愛心和責任心才應該是支撐社會進步的強大脊梁!
2013年4月,國際交流合作處請來瑞典于默奧大學的凱瑟琳教授來校講學,會計學院委托我負責外教接待。我請楊小林做我的助手,讓她的英語優勢有發揮的空間。為了培養她的研究思維,我帶她去旁聽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主辦的實證會計國際研討會。兩天的會議中,我們見識了國際頂尖的會計學術研究者的思路和方法,受益頗豐。
在楊小林畢業的那一學年中,我不僅是她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還自然而然地成了她考研輔導老師。從報考學校的選擇,到備考過程中的學習以及復試知識點和面試技巧,每一個環節她都找我咨詢。由于接觸越來越多,她也與我越來越近,在我面前幾乎毫不保留地流露出自己的悲傷、焦慮、高興等情緒,我見證了她在那段艱難時期的眼淚和歡笑。在收到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她第一時間打電話告訴我。電話接通后,我聽到電話那頭她激動地、拖著哭腔地大喊了一聲:“媽媽!”。她說,在她的生命里,只有自己的媽媽這樣關心過她的成長。我聽后非常感動,是啊,正如我在這個系列小文開篇所說的,我只做一點點小事,便可能改變一個年輕人的人生軌跡。而我和我們,其實真的還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畢業后,因為要繼續留在武漢讀碩士,楊小林把所有的行李放在我家。2013年9月,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研究生開學的時候,我開車把她的行李送給到華科大校園,笑著對她說:你既然喊我媽媽,我就有義務送女兒上學!現在,楊小林作為華科大管院的唯一一個碩士研究生交換生,已經從臺灣政治大學學成歸來,并正在為明年的畢業論文積極做準備,同時還在規劃自己的職業。見證了她成長路上的一步步成功,作為“媽媽”,我從內心里感到欣慰。
當深秋的腳步越來越近,由紅、綠、黃等天然色彩組合起來的美妙的楊樹林總會讓人思緒萬千,讓人為它的壯美而感嘆。但每棵楊樹底下藏有大量的根系,如果使用大規模的機械翻土,就會影響楊樹的成林和成材。因此在楊樹種植過程中必須針對每一棵樹的根系情況進行人工翻土,手工修剪。這樣做雖然費工費時,卻是楊樹成林的重要保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人比種樹更復雜。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潛力,如果用生硬統一的教學方式對待每一個學生,可能會錯過一些非常有潛能的年輕人。教育無定法,因材施教,效果肯定會更好。
(作者:會計學院教授 談多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