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洲在我的課堂上課聽講認真,積極配合我課堂的提問,下課也經常主動與我交流,很快引起了我的關注。
熟悉了后,我經常約她一起去操場鍛煉,一起聊天。她告訴我,她中學時學習成績非常優秀,是小有名氣的學霸。她跟我聊天時落落大方,知識面很寬,經常口若懸河,好像無所不知。小姑娘還經常鬼靈精怪地在我這個老人家面前感嘆一下人生,煲幾鍋心靈雞湯。
然而那學期我講授的課程期末考試后,她的卷面成績讓我大吃一驚:她的得分遠低于班級平均成績,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找到她詢問詳情,她說,考試時有些題目似懂非懂,不能確定答案,所以很多都是靠猜的。我打聽她其他的課程成績,才知道周洲在大學期間很多專業課程的學習成績也并不理想,與她中學時的學霸歷史形成強烈反差。我幾乎肯定是她的學習方法出了問題,我想為她找出問題的所在,為此我困惑了很久。
一次,我邀請周洲一起去乒乓球館打球。那天在球館值班的一位球技非常高超的體育老師。因為是熟人,那位體育老師很熱情地向我和周洲講解握拍的姿勢和擊球技巧。但每當講解一個動作要點時,周洲都會打斷話題,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我幾次提醒她,想讓她能靜下來傾聽教練的講解,但效果甚微。我終于找到了她的問題所在:她在學習時很多時候都是淺嘗則止,不論是學習專業知識,還是學習體育技能,她都缺乏一種傾聽的學習態度。
我回想起我和她一起聊天時,每當我講到一個話題,她都能以權威專家的口氣來搶過我的話,然后口若懸河地像個演講家一樣一直說下去。我原先一直以為這是因為她性格外向活潑,知識面較寬,還因此對她大加贊許。那一刻我才突然意識到,作為老師,我除了給她講授專業課程知識,還要教會她,人們在社會交往中,不僅要學會交談,還要學會傾聽。
傾聽是一門藝術,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外國有句諺語:“用十秒鐘的時間講,用十分鐘的時間聽。”善于傾聽,不僅是處理好人際關系的需要,也是正確的學習態度。一般來說,說話是在傳遞信息,聽別人說話是接受信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傾聽可以有效捕捉信息、處理信息、反饋信息。傾聽者在聆聽的空隙時間里,還可以思索、回味、分析對方的話,從中得到有效的信息。作為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傾聽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學會傾聽,不僅僅是要用耳朵來聽老師的講解,還需要一個人全身心地去感受老師授課過程中表達的言語信息和非言語信息。
當認識到她的問題后,我莫名地高興起來。第二天晚上,我找到周洲,誠懇地建議她在學習和生活中學會傾聽,并告訴她,善聽才能善言,上課的時候不要因急于得出自己的觀點或想法而無心去聽老師的講解,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也不要在對方還未說完的時候心里早就在盤算自己下一步該如何反駁。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上天賜人以兩目兩耳,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聞多見而少言。”我的建議讓周洲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平時忽略的地方,并欣然接受我的建議。
現在周洲已經順利畢業了。在“雙創”大潮下,她大學畢業后選擇了創業。周洲創業的領域是服務業,這個行業對人際溝通能力的要求非常高。我相信她具備創業的能力和毅力,而學會了傾聽,對她的事業發展一定會產生非常積極的作用。
在很多人眼里, 90后身上被貼得最多的標簽,如“以自我中心”、“個性十足”。的確,崇尚發展自我、展現自我、成就自我是他們的個性,但這顯然不應該是他們個性的全部。他們應該知道什么時候可以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風采,什么時候應該學會傾聽,適當收斂鋒芒以便更好地融入集體,為整個集體的目標和榮譽而奮斗。周洲的情況在90后的大學生中不是個例。征得她的同意后,我把她寫入我的《我見證你的成長》系列小文,讓更多的同學能有機會了解她的故事,學會傾聽。
(作者:會計學院 談多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