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赫蘭 程高茹 劉倩 江章鈞
黃嵐,外國語學院副教授,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教育學雙碩士,現為蒙哥馬利奧本大學孔子學院第四任中方院長。主講英語視聽、英語寫作、英語口語、英語聽力等多門課程。先后獲校級教學名師獎,第二屆、第七屆“外教社杯”全國大學英語教學大賽湖北賽區視聽說組特等獎和一等獎。
熱情教學 傳遞正能量
高中時期,黃嵐數學成績不好,但她的英語老師一直給予她鼓勵,主動幫她聯系老師幫她補習數學。自此,她就對英語教師這個職業產生了濃濃的敬意,她決定要像她的英語老師一樣,成為一名老師,把自己的能量傳遞給學生,成為學生的堅強后盾。
在黃嵐看來,課堂就是老師的戰場,必須要有敬畏之心,因此她的每一堂課都會認真對待。除了課前充分備課外,她有一個習慣,便是每堂課都提前到教室進行課程設計,有時候甚至提前五十分鐘就已經在教室,對即將開始的課堂進行再斟酌、再完善。“我覺得課堂就像一個充電站,每天將全新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向我分享他們的所見所想,是一個相互充電的過程。”黃嵐說。
“在Demi老師的課堂學習是一件十分享受的事情,如果還可以上她的課,我希望一直上下去。”豐霄目前正在學習英語寫作課。這學期,豐霄和同學們要完成一篇1500字文章,然而這并不是完成作業式的任務,在構思階段黃嵐就開始和學生們一起討論,幫學生們理清故事線索,然后認真地梳理文章內容,并仔細修改和批注每一位學生的構思文章,再給出建議。在相互交流溝通中,師生們愉悅地共同完成這段學習。
黃嵐希望學生每天能背著“空書包”來上課,帶著“裝滿知識的書包”回去,將知識入腦入心,并且能夠運用到學習生活中。
做親密朋友 助力學生成長
不僅記住了所有學生的姓名和性格特征,她還是學生最親密的朋友。
為了更好走近學生,黃嵐常常會花大量時間去關注學生的動態,每節課前先和同學們互相交流大家關注的事,分享生活故事與經驗。“老師不僅僅只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關愛學生。上課前觀察全班同學神情,要是發現有人情緒低落,課間我就會走到他身旁,同他交流,一起分析問題,尋找解決方法。”黃嵐說。
在與學生相處過程中,師生間濃濃的情誼也逐漸形成。每年新年,黃嵐精心準備禮物,認真手寫賀卡送給每位學生,而學生給她的回信一封比一封厚。在黃嵐家中,堆積了滿滿幾大箱子學生贈送的書信和賀卡。“每每看到這些‘貴重物品’時,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值了。”黃嵐說。
對郭汪而言,黃嵐老師對他的影響極大。郭汪曾經是一個性格十分內向的人,不愛說話,也不善于表達。母親對他一直要求嚴格,所以母子關系一度緊張。“我能理解媽媽,也很愛她,只是不知該用什么方式和她交流。”黃嵐得知此事后,立即給郭汪做心理疏導,讓他慢慢學會如何溝通和表達對父母的感恩。“當我終于決定給母親發微信,告訴媽媽,自己想她時,才發現原來表達愛意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感謝黃嵐老師教會了我許多。“此后,郭汪慢慢變得開朗,開始更加主動和朋友同學交流,也常常同母親聊自己的近況。
在郭汪糾結是否繼續留任院學生會時,黃嵐也一直在背后支持鼓勵他,告訴他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多方面發展。“好像無論遇到什么麻煩問題,我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找她求助。聽完她的意見后,煩躁心情都會一掃而過。”郭汪說。
在黃嵐看來,無論成績好壞,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教師就像擺渡者,無論船客是暈船還是不會游泳,都要安全地將他們全部送達到岸。”
學習永不止步 感恩平凡人生
除了教學,學習對黃嵐來說是人生大事。“人一輩子都要學習,否則就會停滯不前。”這是她對學生說過最多的話。不僅對學生如此要求,她也總會在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閱讀,每天學習已成日常習慣。
做老師,專注于教育教學;做學生,正攻讀華中科技大學高等教育學博士學位,黃嵐就這樣充實著自己。此外,她還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到外校聽課、評課、聽講座,虛心向同行學習;主動向教研組老教師請教,討論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不斷拓寬知識面,為課堂教學注入鮮活內容。
同時,她認為學會感恩也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英語老師,但幸運的是,我的家人會分擔家務,讓我能安心工作;工作上遇到了麻煩,朋友同事會鼎力相助,是他們的支持讓我一步步走到現在。”
在家時,黃嵐全身心陪伴家人,或陪兒子看書學習,或陪父母散步聊天。“一天中能和他們在一起的時間不多,回家后應該專心陪家人。”工作中,不管是教學、科研還是學生第二課堂,她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她會毫無保留地將工作經驗傳授給新進青年教師。“剛入校任職時,前輩們幫助過我許多。現在我也想盡一己之力,讓外院年輕老師們發展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