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評論員 金苑
10月18日,西區創業街彩旗飛揚,在全校師生期盼的眼光中,湖北經濟學院智慧園正式開園了!
在這條不足300米的創業街上,目前入駐了10家企業(科研院所)和22個大學生創業團隊,這些單位的“老板”不是別人,正是經院那些敢于創新、勇于擔當的老師和學生們。他們滿懷希望、踏著激情,夢想在這里撐起一片創業的天空,我們應該為他們鼓掌喝彩,一起為智慧園加油!因為有了智慧園,經院的老師又多了一個服務社會的舞臺;因為有了智慧園,經院的學子可以在這里積累經驗奮勇前行;因為有了智慧園,發展中的經院又增添了一張靚麗的名片!
科技是人類智慧的偉大結晶,創新是文明進步的不竭動力,高校則是創新的源泉。胡錦濤總書記在今年7月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指出,從現在起,到實現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目標,只有不到10年的時間,形勢非常緊迫,任務十分艱巨,因此要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推動創新體系協調發展,強化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
在湖北省第十次黨代會上,省委書記李鴻忠指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科教強省,促進科技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促進科教實力轉化為發展競爭力,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源的作用,樹立以用為本的科研導向和評價標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進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間的協同創新,讓更多的科技人、學術人敢于樂于善于做“經濟人”、當企業家。剛剛召開的全省高教工作會議也強調指出,要建設高教強省,著力提升高校創新與服務能力。
建設智慧園,積累創業經驗,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這是新世紀社會經濟發展對高等教育的客觀要求,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教興鄂的現實需要,是學校黨委行政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省十次黨代會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進一步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的必然選擇!
高校開辦科技園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二十多年前就有,近幾年來發展得更快,高校產業園遍地都是,但不少產業園只能算是高校的實驗室,或者說是校辦產業,真正對學校發展和人才培養有影響的、成功的高校科技園并不多。因此,我們要經營好智慧園不僅需要大智慧,也要有新思路,要大力推進體制創新,營造優良環境,不斷推出有影響的成果,將智慧園建設成為大學生實習創業的平臺、教師科研成果轉化的孵化器、學校與社會協同創新的橋梁、學校服務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的智庫,讓智慧園成為“智者”的樂園,成為湖北經濟學院一張靚麗的名片。千萬不能讓智慧園成為一道風景!
經營好智慧園需要創新體制機制。我校的創業園冠以智慧園,而不是科技園,契合了我校以經管為主的學科特色。工科類院校開辦的創業園大多是將實驗室的研究成果轉化為現實產品,投資大、見效快。而文科類院校大多是提供咨詢、論證等中介和智力服務,見效慢、規模也不大。因此,我們不能照搬他人的經驗,而是要在體制機制上有所創新,在園區管理體制和運作模式、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配套服務體系等方面要有新舉措,才能讓企業在園區健康發展。
經營好智慧園需要培育良好發展環境。當下入園的企業就像初生的嬰兒需要精心呵護。要研究出臺相關扶持政策,設立創業基金,減輕企業負擔。引導企業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形成有特色的園區文化;有關職能部門要轉變觀念,要變管理為服務,不能像“干部”那樣去管理企業,要設身處地為企業著想,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強化企業輔導;各院系要加強宣傳,鼓勵教師、學生積極參與。只有激發了師生的熱情,有了師生的廣泛參與,創業園才有活力、才有希望!
經營好智慧園需要有影響的成果來支撐。目前入園的企業規模和影響都不是很大,要將智慧園打造成經院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園區企業和科研院所要緊緊依學我校優勢、特色學科,充分利用學校各種資源,找準企業發展與學科的切合點,經營項目力求體現創新性,以“新”取勝;企業的領導者要盡快了解市場規律,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在競爭中求生存、促發展,以“智”取勝。我們堅信,在學校黨政及全校師生的傾心支持下,在園區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智慧園一定能建設成為有特色的高校創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