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評論員 金苑
一年一度的體育運動會謝幕了,運動會不僅僅是體育競技,更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是運動會的主人,運動員努力拼搏,拉拉隊加油吶喊,志愿者熱情服務,賽水平,賽氣勢,賽激情,賽風貌,賽文明,那是青春活力的體現,那是集體力量的較量,更是促進身心發展的重要載體。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和團中央早就發出動員,號召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倡導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踐行“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理念 。運動會結束了,運動的腳步不能停下。
大學生體質滑坡現象需要反思
在2012年9月舉行的第九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科學論文報告會上,高校科研人員公布了大學生身體素質調查結果,令人深思。25年來,學生肺活量水平、體能素質持續下降,與1985年相比,2010年大學生肺活量大降10%;大學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績分別下降10.3%和10.9%,立定跳遠成績分別下降2.72厘米和1.29厘米;學生或者過重或者過廋,近視率接近90%。
出現此種狀況,有多種原因,但主要在于學生自我意識不強,疏于鍛煉。高考的壓力往往讓學生無暇顧及體育運動,進入大學后,一直緊繃的神經突然放松,學生作息變得沒有規律,網絡幾乎成了課余生活的全部,大學成為“宅男”、“宅女”的聚集地,很容易造成身體素質下降。
國之棟梁成了文弱書生!以這樣的身體素質,如何建設人才強國?如何實現“中國夢”?沒有一個良好的身體,對國家、社會和個人而言,一切只是空談!
運動是成長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餐”
《中央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特別指出:“廣大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充滿活力,是一個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但“大學生軍訓傷病員不斷增加,請假者眾多”、“熬夜苦讀十年寒窗,競跑不完1000米”等等狀況如何彰顯生命力?培養健康的體魄是保證大學生更好地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必須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養愛運動的好習慣,積極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磨練意志。
運動是大學生成長重要的“營養餐”,是健康的必由之路。
運動有利于人體骨骼、肌肉的生長,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機能狀況;有利于人體的生長發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強有機體的適應能力;有利于改善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提高神經系統對人體活動時錯綜復雜變化的判斷能力,使人體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化,保持肌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運動有助于調節人體緊張情緒,改善生理和心理狀態,恢復體力和精力;有助于舒展身心,緩解、消除學習帶來的壓力;有助于培養頑強拼搏、堅持不拔的作風和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精神,鼓勵人積極進取,蓬勃向上。
總之,運動是劑“營養餐”,不僅能強身健體,促進生長發育,預防疾病,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和智力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讓運動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參與體育,感知體育。如何認知體育在人的生命和社會活動中的功能作用,直接影響著運動參與者的意愿。運動,不僅僅是為了健身,還有很多社會功能。一個國家對體育運動的理解和實踐,可以從一個方面反映其經濟發展狀況、社會文明程度和民眾精神面貌。一所大學,對體育教育目標和理念的認知踐行,反映其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校園文化的內涵及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價值追求。
習慣源于養成。“將運動融入生活”,應成為青年學子不斷追求的健康理念。若將運動看作是一件快樂的鍛煉、有益的生活方式并堅持下去,你一定會發現很多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發生了改變,日子更充實更有意義。情趣高雅了,身心舒展了,體格健壯了,活力更強了。運動會是短暫的,運動是長久的,習慣是養成的。堅持,不放棄,這本身就是一種磨練,一種挑戰。
當運動真正成為一種內心需要,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就沒有什么可以阻擋你前進的腳步了。我們為運動會歡呼,更要為自己的健康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