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新視窗網消息(黃岡臺記者饒雪芬 天明 通訊員肖建華 張銀松 武穴臺)在大學生創業活動中,張曉,這位武穴的大學生,舍棄在大城市的就業機會,懷揣著夢想,回到大山里開辦石灰窯廠,憑著自己的毅力,克服種種困難,不斷發展壯大企業,成了當地遠近聞名的創業“灰姑娘”。
她就叫張曉,2011年畢業于湖北經濟學院外語系,于2012年回鄉創業,成立武穴市浙武鈣業有限責任公司。誰也沒有想到,如此年輕漂亮的女大學生,在這里與又嗆又臟的石灰粉打了三年的交道。大學畢業之前,張曉和許多花季的少女一樣,第一愿望是到沿海大中城市當一名白領麗人,剛剛畢業時,她南下廣東、深圳,后又回到武漢,尋尋覓覓找了幾份工作,卻都不稱心。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對自己的人生價值重新進行了審視和梳理。
張曉:一次偶然的機會陪我同學回來調研,發現武穴這邊的這個這些石頭含鈣量非常高,我覺得鈣粉加工這個行業可以當做一項事業長期發展。
武穴刊江辦事處龍里村,背靠四十里綿延的關山。家鄉廣袤的土地,豐富的資源,怡人的自然環境,讓她從心靈深處植根出一條施展才華堅定的信念。憑著年輕人奮發向上的朝氣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張曉走上了艱辛的創業之路。武穴石灰石資源豐富,含鈣量高,做鈣粉加工市場看好。張曉就此入手,上網尋找行業前景和項目要求。那些日子,她吃住在工地上,同業務員溝通交流,揮鏟燒灰,研磨礦質。
張曉的同事:像張總這樣年輕漂亮的大學生,能夠和我們一起吃灰塵 ,確實不容易。
看到女兒整天在灰塵滿天的工地上來回穿梭,張曉的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看著女兒這樣執著的追逐自己的夢想,作為父母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支持她。
張曉的爸爸:說心里話,還是心疼的。作為一個女孩兒,別的女孩兒在家里享福,我們女孩兒在外吃苦,作為父母怎么不辛苦,不心疼。
在張曉的努力下,公司先后投入356萬元,擁有立式灰窯兩座 ,目前,公司的產品銷售一路飄紅。可是張曉的創業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在公司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時,資金周轉出現了困難,正在這個時候,武穴市就業局及時伸出了援手。
武穴市就業局副局長吳九明:提供了八萬元,兩年期的貼息貸款。協調銀行部門另外提供了一百萬元(貸款)。
實現創業夢想,奮進的時代為張曉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家鄉的發展帶給他們創造的激情。張曉,這個創業“灰姑娘”為了自己的創業夢想正一步步向新的事業高峰勇敢攀升。
張曉:我們下一步是想擴大我們生產線,生產我們鈣粉的系列的產品,做出我們自己的品牌,把我們的產品做到全國各省,實現我們的年產值達到一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