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武漢5月23日電(記者夏靜 通訊員何駿)23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主辦的“第十屆中國博士后經濟學論壇”在湖北經濟學院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2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和政府部門的近200名專家、學者和博士后圍繞“新常態下的人口、就業和社會保障挑戰”的主題,就人口變化與宏觀經濟、勞動力市場、人力資本積累、制度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其中認識是前提。”湖北經濟學院校長呂忠梅說,湖北在經濟新常態中有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與機遇,并體現出中等收入,中高發展速度、中部崛起新升級、中產階級形成的“四中”特點。她強調,新常態不是一個框,不是什么都能往里面裝,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環保不應提新常態,要堅守生態底線。
新型城鎮化具有什么特征?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發表題為《中國城鎮化中的人口與土地擴張:事實與問題》的報告。他認為,新型城鎮化是人口聚集與經濟聚集相匹配的過程。當前,城鎮化模式存在工業聚集帶動難以為繼、“人”的城鎮化不完全、依賴土地財政的問題,新型城鎮化應更加注重“人”的城鎮化與“物”的城鎮化相匹配,讓所有人共享發展的成果。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姚先國提出,當前我國收入分配存在基本工資占工資性收入比重越來越小,工資性收入占實際收入比重越來越小的“去工資化”現象。建議,完善收入分配機制,遵循人力資本市場化定價原則,來激勵公務人員積極性,降低庸政懶政,保持反腐的持續性。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楊偉國介紹了勞動經濟學的演變歷史與意義,并分析了勞動問題研究中的經濟學方法。
據了解,全國經濟學博士后學術論壇是國家經濟學學科的高級別會議,集中了全國一大批經濟學研究學術精英。本次論壇將開展主題報告、研討交流等一系列學術活動,加強全國經濟學領域博士后研究人員之間的交流,促進經濟學學科發展與高校學術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