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評論員 金平
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傳家寶,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調研時指出,老一輩革命家和老一代共產黨人在延安時期留下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調研時指出: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用以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時強調,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弘揚延安精神,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發揚斗爭精神,為實現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標任務而團結奮斗。
7月6日,學校“弘揚延安精神 汲取奮進力量”培訓班在陜西延安干部學院開班。當前,學校正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凝心聚力奮進“十四五”,正在以“雙升”戰略為目標,團結一致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越是在重大機遇挑戰前,越需要以過硬的作風和高強的能力予以保障。在奮進全面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財經大學建設新征程上,大力弘揚延安精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是全校各級干部干事創業的政治要求和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
大力弘揚延安精神,就是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在總結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史經驗和深刻教訓基礎上,科學地回答了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問題。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制定了正確的路線、綱領和策略,確定了毛澤東思想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靈魂,它集中體現在共產黨人堅定不移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旗幟鮮明講政治,既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特征,也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政治優勢。當前,以延安精神夯實理想信念之基,要求我們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大力弘揚延安精神,就是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1936年到1937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先后寫出《實踐論》《矛盾論》等文章,從思想路線的高度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力求在全黨范圍確立實事求是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1942年,毛澤東同志領導全黨開展整風運動,樹立起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主張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和發展真理。這是我們黨應對各種復雜局面、實現興黨興國的重要法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相互激蕩、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充分顯示了思想引領的強大力量。”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直至今天依然是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動力。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我們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奮進新征程的道路上,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有機統一。
大力弘揚延安精神,就是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1944年,毛澤東同志提出,為人民服務,不能是半心半意,不能是三心二意,一定要全心全意。正是因為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確立和堅持了“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建立了陜甘寧邊區民主政權,領導人民政權從區域執政走向全國執政。延安精神彰顯了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發展底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對黨的奮斗歷程和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在新征程上弘揚延安精神,必須堅持把師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實為師生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不斷增強師生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力弘揚延安精神,就是要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1941年,為擺脫困境、打破敵人的封鎖,陜甘寧邊區開展了大生產運動,有效克服了嚴重的物資困難,保障了抗日經費的供給。王震率領八路軍第三五九旅屯墾南泥灣,開辟了“陜北的好江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成為延安精神的顯著特征。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全面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財經大學,需要我們去拼搏、去奮斗,需要我們付出艱巨、艱苦的努力,需要我們繼續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和“忍辱負重、堅韌不拔、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經院創業精神,用精神鼓舞斗志、提振士氣,砥礪品格、凝聚力量,為推動學校高成長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汲取精神偉力,匯聚奮進力量。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大力弘揚延安精神,賡續紅色血脈,不斷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以延安精神激勵我們戰勝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為全面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財經大學提供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