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1月5日,思想政治理論課部全體教師以代表發言、自由討論的形式共同學習了十八屆五中全會會議精神。
會上,包蕾教授認為,十八屆五中全會的核心是研究經濟問題,其制定的“十三五”規劃,是中國實現第一個百年夢想決勝階段的“宣言書”。從公報的簡潔文字里,我們能夠深深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真誠、攻堅克難的勇氣和治國理政的智慧。結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的教學經驗,包蕾老師認為,作為一線教師,應進一步增強政治意義和責任意識,深刻領會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實質,根據學校實際特別是財經類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知識儲備特點,以飽滿的熱情將對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學習落實到每一堂課、每一次教研活動和每一次主題教育活動中來,率先垂范,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涂愛榮教授介紹了十八屆五中全會的概況,對全會公報中的六個“新提法”進行具體分析,提出了如何在教學中滲透十八屆五中全會會議精神。她指出,十八屆五中全會的核心是審議和制定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在這個全面的規劃中,“分享經濟”、“軍民深度融合”、“互利共贏”、“健康中國”等六個新提法,值得特別關注。她認為,可以將十八屆五中全會的精神滲透到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的教學中,如會議公報中的“共享發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開放發展”、“綠色發展”等五大發展理念可以與課程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有機結合。
黃敦兵博士結合教學實際,詳細闡述了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的全局思維新提法——思想、制度雙管齊下。他認為,全會提出,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戰略定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各項工作,注重從思想上、制度上謀劃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的戰略性、全局性、長遠性問題。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從依法治國到依法治教,必須加強法治教育。進行法治教育,要從培養法治意識開始。一方面是對教育工作者和學習者的法治教育,培養現代法治人才。教育工作者必須率先垂范,以身作則,立德樹人,盡可能利用各種機會影響身邊的青年學生。堅守黨性原則,不茍且,不媚俗,秉持讀書人的應有的骨氣。另一方面是對全體人民的法治教育,提高全體人民的法治素質。在這一方面,教育同樣肩負重要職責。全體人民法治素質的提高,既能為建設法治國家奠定基礎,更能為建設法治教育創造環境條件。
三位教師代表的發言引起課部全體教師的共鳴,老師們就各自關心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