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2023年12月7日第13版
11月29日,湖北經濟學院“新財經”戰略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會議召開,校長方潔說,“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國際經濟格局的快速演變以及經濟治理結構的深層次變革等,對新財經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
在推進“新財經”改革的進程中,湖北經濟學院在省內率先開設數字經濟、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本科專業,設立智能會計、智能財務等實驗班,創設大數據與數字經濟研究院等平臺,開啟系列改革和探索,大力培養新財經人才。
日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湖北經濟學院,探訪該校全面推進“新財經”改革,大力培養新財經人才的創新實踐。
交叉融合 打破學科專業壁壘
“區塊鏈有哪些方面的特征?核心技術是什么?在哪些領域可以運用?”在湖北經濟學院經濟學國際試驗班的數字經濟課上,財經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潘娜給學生講解區塊鏈的有關知識。
今年9月,湖北經濟學院數字經濟本科專業迎來第一屆學子,首批共有30名學生。除了基礎的公共課,學生所學的課程還包括數字經濟學、數據結構與算法、國際數字保護法等。“數字經濟的每一門課程,有兩位以上老師參與。”潘娜是數量經濟學博士,也是數字經濟專業課程的主講老師之一,她所在的整個師資團隊博士化率100%,涵蓋經濟、貿易、金融、統數以及計算機等方面的學科背景,為學生提供學科交叉融合的土壤。
潘娜介紹,數字經濟專業實施小班教學,將計算機基礎、Python程序設計、創新創業融入通識必修課中,在筑牢經濟學、數字經濟、大數據科學、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理論和科學知識基礎上,培養學生較強的數據分析能力,熟悉數字經濟運行規律和新的商業模式,擁有數字經濟思維、創新思維以及國際視野。
為促進主干學科迭代升級,湖北經濟學院主動打破學科專業壁壘。2022年,學校設立了大數據與數字經濟研究院,圍繞數智技術、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和數字治理等方向,組建跨學科師資團隊,以多學科知識聚變模式賦能學科交叉融合發展、協同創新。此外,還成立“新財經改革”創新戰略聯盟,與有關企業簽署了新財經改革創新戰略聯盟協議,共同打造開放、多元的校企合作平臺,為培養學生數智實踐能力提供應用場所。
協同共享 培養人才實踐能力
“實習是忙碌、充實且滿足的。”江銳是湖北經濟學院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大三學生,前不久結束了在政府輿情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的實習。“期間我負責數據采集工作,不僅學習到了前沿且實用的爬蟲技術,還極大提升了實踐動手能力。”
江銳介紹,這個聯合實驗室由湖北經濟學院和紅麥聚信(武漢)軟件技術有限公司聯合成立,實習過程引入了企業化管理機制,在學校導師和紅麥聚信企業的相關技術人員的聯合指導下,他參與搭建完善了“楚天預警”的爬蟲系統,“我學習到了很多實用的數據采集技術,專業能力有了用武之地,很有成就感。”
作為省內首家獲批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高校,湖北經濟學院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依托中國改革試點探索與評估協同創新中心湖北分中心、湖北經濟體制改革研究中心等機構,聯合統計學、金融數學等專業師資,培養“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的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人才,目前已與多個大數據優秀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
會計學院院長胡偉介紹,在數字經濟的時代背景下,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以及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正在重塑財會管理職能。
“我們與立信會計師事務所、萬科財務共享中心開展了校企合作,學生能夠在實習實訓中適應大數據、人工智能給行業帶來的新變化。”胡偉說,學校在2021年設立智能會計和智能財務兩個實驗班,智能審計專業將于2024年正式招生,通過聚焦新的大數據技術環境下審計新模式和新技術發展需求,提高學生知識結構的復合性,更好服務于大學教育發展和滿足社會實踐對于專業復合型人才需求的現實變革。
邁向“深水區” 新工科賦能“新財經”改革
今年3月,湖北經濟學院“數字經濟產業學院”揭牌成立,11月,湖北經濟學院-華為ICT學院揭牌成立。學校正在建設鯤鵬昇騰等新型高水平產教融合育人基地,實現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核心課程資源與實驗平臺的國產化替換,培養高質量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如何使新工科賦能“新財經”改革?為發揮新工科的學科支撐作用,湖北經濟學院積極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向經管類學科和其他人文社科類學科滲透,通過構建“人工智能+X”“大數據+X”的學科建設新模式,促進了新工科與經管法等優勢學科的大交叉與融合。
“工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為新工科賦能‘新財經’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信息工程學院院長田浩介紹,為支撐全校專業升級改造,提升非工科專業數字素養,學院面向學校其他專業開設《人工智能導論(經管類)》《人工智能與數據分析基礎(經管類)》《Python程序設計》課程,并為其他學科的教師科研與教學提供算力、算法、數據支持。
湖北經濟學院黨委書記高義勇說,“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我們要推動‘新財經’改革走向深入,大力培養能適應新技術革命、產業變革和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田佩雯 通訊員 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