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委員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要進一步增強科教興國強國的抱負,擔當起科技創新的重任……”
“廣大環境資源界委員要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上作出新貢獻。”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在代表委員和我市干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大家一致表示,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扛牢時代重任,把興國強國抱負體現在實際行動中,為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不斷作出新貢獻。
■ “這是對我們科研工作者吹響號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界委員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要進一步增強科教興國強國的抱負,擔當起科技創新的重任,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這是對我們科研工作者吹響號角,我深感使命在肩。”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陳明周說。
深耕生命學科多年,陳明周深切體會到基礎研究的重要性。“以生命科學前沿研究為例,實現超越引領的核心正是基礎研究,而這要求我們勇闖‘無人區’,進一步提高創新能級。”
陳明周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我相信生命科學領域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將以國家的戰略需求為導向,進一步提升干事創業的激情和活力,加快一流學科建設,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我們深受鼓舞,極大增強了我們堅持科技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信心和決心。”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回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衛元表示,作為農業科技企業,將加強研發投入,推動行業發展和產業升級,真正扛起科技創新的重任。
張衛元介紹,去年,回盛生物新增研發人員27人,新增研發立項30余項,與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達成新獸藥研發合作。眼下,5款創新藥的研發正在加速推進之中。
“我們將牢記囑托,增強科教興國強國的抱負,始終把創新擺在首要位置。”張衛元表示,下一步,回盛生物將搶抓發展機遇,充分發揮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增強企業創新研發實力,夯實企業競爭力。
■ “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推動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務實建言獻策,助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健全科技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進一步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
“在電視上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我深受鼓舞。”全國人大代表、武漢一冶鋼結構有限責任公司焊接培訓中心技能指導老師趙宗合說,作為一名基層技能教師,肩負著為國育才的重任;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他始終把“為中國技能人才培訓事業發聲”視為自己的莊嚴使命。
“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技能人才的堅實支撐。技能型人才作為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其培養和發展對于國家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至關重要。”趙宗合認為,在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的過程中,培養“高技能+高學歷”復合型人才非常重要。“我們要進一步加大技能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激勵的體制機制改革力度,把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納入國家戰略人才力量,讓技能人才成長有支撐、創新有舞臺、奮斗更有回報。”
“習近平總書記曾凝練概括,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我認為,這里的創新就包括人才體制機制的創新。”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后,武漢理工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民建湖北省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趙凱說。
“人才體制機制的創新對于新質生產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相信下一步相關部門將制定出臺一系列人才創新政策和制度。”趙凱表示,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評價體系、激勵機制和創新創業支持政策,可以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推動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
趙凱進一步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與人才體制機制改革之間還需要相互協調和匹配。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要適應新的市場需求和技術進步,而人才體制機制的改革則需要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只有兩者相互協調和匹配,才能夠實現新質生產力和人才體制機制的共同發展。
■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湖北省副主委、湖北經濟學院院長方潔說,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武漢需要依靠新質生產力路徑實現。
今年全國兩會上,方潔帶來“數字化綠色化協同打造新質生產力”的建議。2023年,她帶著這個課題,走訪湖北、福建、廣西等多個省份,深入化工、環保、數字信息等重點行業企業,發現目前大多數企業在數字化綠色化轉型過程中處于探索階段。
方潔認為,綠色發展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長久來看,企業要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必須依靠綠色轉型,且綠色化要成為地區、企業發展的長遠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積極推動兩岸科技、農業、人文、青年發展等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
武漢臺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武漢同亨精密制造公司總經理蘇高明表示,作為臺資企業的一員,他深切感受到了祖國大陸對臺企臺胞的關懷和支持。近年來先后出臺的惠及臺胞臺企的“31條措施”等一系列措施,持續為臺胞臺企提供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讓大家更好地在大陸追夢、筑夢、圓夢。
展望未來,蘇高明充滿期待。“希望未來會有更多臺胞在大陸這片熱土上追逐夢想、建立事業、實現自我價值,共同書寫兩岸融合發展的新篇章。”他說。
(采寫:長江日報記者高萌 吳曈 陳曉彤 常少華 譚芳 馮雪 通訊員吳珊)